当前位置:首页>>检察动态
检察动态
【遇“检”好书】《苏格拉底的申辩》
时间:2023-12-08  作者:  新闻来源: 【字号: | |

荐书人:程凌钰 小店区检察院 综合业务部

荐书:《苏格拉底的申辩》

荐书词:

这本书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篇章之一,也是公认的经典之作。公元前399年,一个叫莫勒图斯的年轻人在雅典状告哲学家苏格拉底,说他不信城邦诸神,引进新的精灵之事,败坏青年。于是,苏格拉底被传讯,在由500人组成的陪审团面前作了著名的申辩。但申辩并没有挽救苏格拉底的性命,他最后被判处死刑。苏格拉底之死和耶稣之死,为西方文明打下了两个基本色调。

这场审判核心问题是:哲学对于政治的冲突。苏格拉底的哲学已经破坏了民主政治的稳定,对于民主党派来说,苏格拉底是必须要除掉的,至于他宣导的是否是真理,是否对人民造成很大的困扰,这些并不重要,威胁了民主制以及民主党派地位这件事,才是最核心的矛盾点。这场哲学对政治的战争,按苏格拉底说,从最初的审判开始,他就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。在被告席上,面对法官,苏格拉底发表的这篇遗留千古的著作,就是他为自己申辩的内容。这里的法官是民众,而“民主制”,就是挑选几百人组成所谓的法官团,有投票权决定最终对被告处以何种刑罚。对于相近时代的中国来说,孔孟哲学的礼法,是中国的治世之道。比如欠债还钱,比如父债子还,比如杀人偿命,这些就是人们的道德约束,那个时候中国并没有成体系的法律。所以审判苏格拉底的是雅典城的民众组成的审判团(不同于如今的陪审团),这些民众就在行使法官的判决权。最后判处苏格拉底败诉的票数只多出30多票,但是苏格拉底在最后的申辩中仍旧高昂头颅,最终激怒民众,二次投票时,大部分人决定对苏格拉底处以死刑。

苏格拉底的使命是一个哲学使命,也是一个教育使命。他把自己比喻成一只牛虻,不断提醒雅典人关心自己的灵魂。而他的第二个罪名,就是败坏青年。苏格拉底有自己独特的教育方式。他否定了智者们那种在收取学费后才传授的专家式教育,甚至否认自己是老师。他的教育方式,就是辩证的对话。

罗翔老师评价《苏格拉底的申辩》:“无知的问题就在于,尽管我不好,我不明白道理,但是我觉得足够了,我的知识容量如同这一瓶水,而我站在大海边上,我觉得我所拥有的简直沧海一粟,我只能说我什么都不知道,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当你知道的越多,你越觉得自己不知道;当你越不知道,你越觉得自己知道。”我们这个时代是个浅薄的时代,所以我们要跟人类伟大的灵魂对话,因为他会带领我们走出浅薄,苏格拉底说: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世界的大门。

轻合书页、举目空望、梦回城邦。我们每一个人终将都会离开这个世界,我们要思考我们为什么要活在这个世界上,我们活在这个世界的目的是什么,有没有一种信念让我们为之生而为之死,我们读书不是为了炫耀,读书只是培养你的智慧。我们一生读过很多书,我们并不需要记住那些精彩的段落,我们只需要去读,而这样慢慢地就成为我们的养分,我们因为无知而去阅读,我们越阅读越承认自己的无知,正如苏格拉底所说:“承认自己的无知乃是开启智慧的大门”。一个人应该知道如何诚实的对待自己,未经审视的人生不值得一过。人要始终提醒自己,自己不是上帝,人的理性是有限的。

苏格拉底真正崇拜的不是神,是好的理念。怕死是人类基本的本能;求生是人最基本的人生智慧,哲学生活是最好的生活,放弃哲学生活是不敬不义,没有乐趣的生活,苏格拉底站在大街上高声劝诫雅典要关心灵魂,而不是追求钱财和荣誉。

苏格拉底的申辩并不是针对对他的指控的辩护,而是一系列针对控告者的反讽。苏格拉底的罪行根本不该处死,因此对他的死刑就是一个反讽。而最大的反讽在于,由于苏格拉底并不怕死,死刑对他而言毫无意义。苏格拉底的反讽是一个无限的绝对否定,通过苏格拉底的辩证法,成为一种无与伦比的解放活动。而这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解放运动之一,对于两千五百年后的当今社会发展仍然具有震撼人心的感动。

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版权所有
地址: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邮编:030024
值班电话:0351-8723800 举报电话:12309
主办单位:太原市人民检察院 京ICP备10217144号-1 技术支持:正义网
本网网页设计、图标、内容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、摘编或建立镜像,禁止作为任何商业用途的使用。